一、两票三制的概念
两票:工作票和操作票;
三大制度:交接班制度、巡检制度、设备定期检测和切换制度。
该系统一般用于火力发电厂,《电力工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热力和机械部分也有规定。
2、适用二票三制的注意事项
“两票三制”是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这是我国电力行业多年运行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通过经验,分析任何人为事故,都可以在实行“两票三制”中找到原因。
为落实安全方针,提高事故预防能力,杜绝人为责任事故,消除恶性误操作事故,必须实行“两票三制”
必须严格执行,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大作业票的执行和管理力度。
(二)严格工票管理,杜绝无票作业。
(三)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
(四)提高作业人员监督检查质量,增强作业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定期检测、轮换制度是“两票三制”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供运行人员检查运行和备用设备是否完好。
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手段。
(二)两项措施
两项措施是指: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反事故措施方案。
防事故措施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预防人身伤亡事故
主要包括加强工作场所危险点分析并采取各项安全措施、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外协工程人员的管理、加强安全设备的检查等。
2、防止系统稳定性破坏事故
主要包括加强电网规划建设、电网安全运行和技术措施、系统安全稳定性计算分析、防止系统电压崩溃等。
3、防止机网协同事故
主要包括加强对发电机组与电网密切相关的设备管理、加强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运行管理、加强发电机组参数管理、采取措施预防电网事故等。以及发电机异常和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发电设备。
4、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主要包括加强防误操作管理、完善防误操作技术措施、加强操作维护人员防误操作培训等。
5、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主要包括完善枢纽变电站一次设备建设,防止直流系统故障造成枢纽变电站全停,防止继电保护误动作造成枢纽变电站全停,防止母线故障造成枢纽变电站全停并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枢纽变电站完全停运。停止等待内容。
6、预防输电线路事故
主要包括设计、基础设施和运营阶段的关键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7、预防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主要包括设计、基础设施和运营阶段的关键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8、防止直流输电、变流设备事故
主要包括预防换流阀损坏事故、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事故、直流开关事故、直流穿墙套管事故、绝缘子放电事故、直流控制与保护设备事故等。
9.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主要包括加强变压器的全过程管理、相关检测和运输要求、预防变压器绝缘事故、预防分接开关事故、采取措施保证冷却系统可靠运行、加强变压器相关保护管理、预防变压器短路等。事故损坏,防止套管事故。 、预防变压器火灾事故等。
10、防止变压器损坏事故
主要包括各类油浸式变压器和110kV~500kV SF6绝缘电流互感器的事故预防措施。
11、预防开关柜事故
主要包括高压开关柜选型技术措施、防止开关柜新安装和检修后发生事故的措施、防止开关柜拒动或误动作的措施、防止断路器灭弧室事故的措施、防止开关柜过热的措施等。开关设备的载流电路。措施等
12、防止接地网及过电压事故
主要包括预防接地网事故、雷击过电压事故、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事故、谐振过电压事故、电弧接地过电压事故、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操作过电压事故、避雷器事故等。
13、预防直流系统事故
主要包括加强电池组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障直流系统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强化防止直流系统误操作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直流系统配置原则、加强直流系统防火工作等。
14、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主要从规划、继电保护配置、继电保护设计、基础设施调试验收、运行管理、定值管理、二次回路、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
15、预防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网络事故主要从网络设置要求、电能计量主站系统、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供电、通信传输通道设置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
16、防止溃坝和厂房内涝事故,主要从完善防洪组织、防洪检查、防洪抢险装备和物资储备、加强水电厂水库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
17.预防火灾事故
主要从加强消防组织和消防设施管理、电缆防火、维修场所防火措施、电池房防火措施等方面提出要求。
18.预防交通事故
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各类车辆的维修管理、加强驾驶员的管理和教育等。
(3)NOSA系统
NOSA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协会的缩写。该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理念。目标是实现安全、健康、环保的全面风险管理。它从“四个层次、三个方面、五个层次”对各个要素进行综合测算,衡量该要素的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四个层次”是指:风险意识、文件体系、合规性、实施效果。
“三方面”是指:安全、健康、环境。
“五级”是指0分、25分、50分、75分、100分五个等级。
NOSA包括:房屋及家政(工厂)加工、机械、电气及个人装置、火灾及其他紧急风险管理、安全、健康及环境事故记录及调查、组织管理5个单位、72个要素、300多项基本标准、以及 1,200 多个实施细节。
系统主要特点:
(1)针对传统工业企业而设计,是高度综合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标准;
(二)覆盖常规工业企业各类危险源风险控制;
(三)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指导企业针对具体风险设计独特的管理体系;
(4)合规只是最低要求,提倡以更高监管要求和国际最佳实践为指导;
(五)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
(4)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1、常用术语解释
(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位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20°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称为三相交流电。
(2)一次设备:与电能生产和输配电直接相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和高压熔断器等。
(3)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作、控制和保护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装置、遥测、遥信装置及各种控制电缆、小型母线等。
(4)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能切断或关断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载电流,还能切断过载电流和短路通过系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当前的。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电流开断能力。
(5)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的结构与隔离开关类似,只是安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还具有明显的断开点,具有一定的电流分断能力,可以带负载运行,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有必要,必须依靠与其串联的高压熔断器。
(6)空气断路器(自动开关):是采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保持合闸位置,具有跳闸机构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广泛应用于500V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当电路发生过载、短路、电压跌落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7)电缆:由芯线(导电部分)、外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的电线称为电缆。
(8)母线:电气母线是收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装置。它决定了配电装置的数量,并指示如何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如何连接到系统以完成输配电。任务。
(9)电流互感器:又称仪表电流互感器,是将大电流变换成小电流的仪器。
(10)变压器:用于将某种交流电压变换成另一种相同频率的交流电压或几种不同数值的交流电压的静电装置。
(11)高压试电笔:用于检查高压网络配电设备、架空线路、电缆是否带电的工具。
(12)地线:当已断电的设备和线路意外出现电压时,它是保护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根据部委规定,接地线必须采用25mm 2 以上的裸铜软线。
(十三)标牌:用于警示人们不要接近设备和带电部件,标明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地点,提醒人们采取安全措施,禁止对某项设备或某项合闸通电的告示牌。线段。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类。
(14) 屏障:为防止工人意外接触带电设备部件而安装的设备屏蔽。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临时屏障和永久屏障。
(15)绝缘杆:又称振铃杆、绝缘杆、操作杆等。绝缘杆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手柄三部分组成。用于合闸或分闸高压隔离开关、装拆便携式接地线以及测量和试验。
(16)跨步电压:如果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当人体的脚接触到这两点时,人体就会承受电压。该电压称为阶跃电压。最大跨步电压出现在距离地面水平距离0.8m处的地与地之间。
(17)相序:是相序,是交流电瞬时值由负值变为正值并通过零值的顺序。
(18)电力网络:电力网络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是由各类变电站(站)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组成的统一网络。
(19)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由发电厂的发电机和配电装置、升压、降压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和用户用电设备组成。
(20)电力系统:由电网和热网(或水力)系统连接起来的发电厂、变电站和用户用电设备,称为电力系统。
2.基本常识
(1)安全电压、电阻、电流
安全作业规程规定设备对地电压高于250V为高压; 250V以下的电压为低压;安全电压低于36V;安全电流低于10mA。在电阻、电容、电感串联电路中,只有电阻消耗电能,而电感和电容只进行能量转换。电流互感器外壳最高允许温度为75℃。
如果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阻值较大的电阻会产生更多的热量。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电流由初级电路的负载电流决定。它不随次级电路的阻抗而变化。这是与变压器工作原理的主要区别。
(2) 变电站
变电站(站)常用的直流电源有蓄电池、硅整流器、电容储能等。变电站(站)设备连接器、线夹的最高允许温度为85℃。变电站(站)控制室内的信号一般分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和电阻信号。变电站(站)事故照明必须为独立电源,不得与公用照明线路混用。变电站(站)的开关操作必须由两人进行,其中熟悉设备的人员担任监护人。
(3)变压器
在变压器的图形符号中,Y代表三相线圈的星形连接。电力变压器中的油充当绝缘体和灭弧器。
变压器油枕的作用是调节油量,延长油的使用寿命。储油柜的体积一般为变压器总体积的十分之一。
当变压器出现内部故障时,气体继电器的上触点连接到信号电路,下接地连接连接到开关跳闸电路。
变压器的冷却方式有油浸自冷、油浸风冷、强油风冷、强油水冷却等。
(4)绝缘棒、绝缘手套、绝缘靴
保温棒应避免与地面、墙壁接触,防止受潮变形。绝缘手套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测试。绝缘靴的测试周期为每六个月一次。戴绝缘手套操作时,外套袖口应插入绝缘手套内。雷雨天气检查户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远离避雷器、避雷针和接地装置。
(5)万用表
万用表的转换开关是实现多种测量类型和量程的开关。
(六)值班安全
执勤期间需要移动或跨越障碍物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
高压设备的值班检查通常由两人进行。值班操作人员常用的工具有钢丝钳、螺丝刀、电工刀、扳手、尖嘴钳、烙铁和低压测试笔等。
(7)安全距离
当值班人员需要拆除护栏进行作业时,要求的安全距离为:10kV时为0.7m,35kV时为1.0m,110kV时为1.5m,220kV时为3.0m。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与人体接地点的安全距离室内应大于4m,室外应大于8m。
(8)安全术语
高压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合闸操作的术语应为分闸和合闸。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调试运行术语应输入和释放。电气巡检时安装、拆除地线的操作术语为安装、拆除。
(9)电器
对继电器的要求:①.动作值的误差一定要小; ②.接触必须可靠; ③.回程时间一定要短; ④.功耗一定要小。
继电保护装置由各种继电器组成。信号继电器激活后,应关闭卡本身并闭合触点以连接其他信号。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切断故障部分并发出信号。
(五)用电安全基础知识
1. 电流、电压规格
国际法规规定,25伏以下的电压无需考虑,以防止触电风险。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从65伏开始。
电流越大,损坏越大。工频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正常情况下,感应电流为1mA(工频),脱离电流为10mA,致命电流为50mA,安全电流为30mA。
2.防触电技术
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火线。大多数触电事故都是人体受到电流而受到电击,导致人身伤害或死亡。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人身触电。一般人的平均电阻为1000-1500欧姆。一般来说,女性身体的阻抗比男性小。
使用的电气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其外壳应有保护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照明电路的保护线上不宜安装保险丝,否则照明电器会因漏电而对地短路,当保护线上的熔体先熔化时,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会带电,造成触电事故。
安装漏电保护器是一项基本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基本措施。漏电保护器不仅可用于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于监督低压系统或设备的对地绝缘状况。使用手电钻、电动砂轮等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为确保安全,应安装漏电保护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需要注意漏电保护器的使用。
3.安全工具
使用电气设备时,由于维护不及时,当导电灰尘或纤维进入时,会造成短路事故;当工厂内的固定电线插座损坏时,会造成触电伤害。为了防止触电,可以采用绝缘、防护、隔离等技术措施来保证安全。
绝缘杆主要由工作部分、绝缘部分和握手部分组成。低压验电器主要由氖管、弹簧、金属触点和笔身组成。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人员在操作时应站在绝缘橡胶板上。电工工作时不得穿防静电鞋,必须穿绝缘鞋。
4.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按用途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醒类和禁止类。安全标志由安全颜色、几何图形、图形符号组成,表达具体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应当设置在与安全有关的显着位置。在靠近线路、变压器等可能发生意外攀爬的建筑物上,必须悬挂“禁止攀爬,有电危险”的标语。低压设备或耐压实验的周围围栏上必须悬挂“停止,有电危险”的标志。检修停电时,应在合闸后能向工作现场供电的开关或刀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
5.其他安全知识
静电电压可达数万伏,可就地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地方,应保持地面湿润或铺设导电性良好的地板。
金属梯子不适合有触电危险的工作场所。高压线断线掉落地面时,断线点周围20米范围内任何人不得进入。维修高压电机时,对运行中的高压电机的接地线进行维修是错误的。进行电子基板的焊接、剪裁等工序时,请佩戴防护眼镜。
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会因电磁波辐射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长时间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操作人员会出现疲劳、无力等不良反应。
使用家用电器时,请勿用湿手操作开关。任何电气设备在被证实未通电之前均被视为已通电。清洗电机时,必须关闭电源,防止机械突然、意外启动伤人。移动一些非固定用电设备(如电风扇、电灯)时,必须切断电源。
雷击时,若作业人员孤立在裸露处,感到毛骨悚然,应立即蹲下,向前弯腰,双手抱住膝盖。
请勿在充满易燃气体的环境中使用手动电动工具,否则会产生火花,极易引起爆炸。当有人因低电压触电时,必须先将其从电源上移开,并用绝缘材料将其与电源隔离。在潮湿或高温或有导电灰尘的场所,应采用超低压电源。雷电放电具有大电流、高电压的特点。对于在易燃、易爆、易燃烧或产生静电的场所工作的工人,不能发放或使用化纤防护用品,因为化纤织物容易产生静电,不能使用。电动工具应由经过认证的电工定期检查和维修。
(六)安全用电常识
一、电流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内部组织的反应和病理性损伤,引起刺痛、痉挛、麻痹、昏迷、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呼吸困难或停止等。
电击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损伤,包括电烧伤、电烙伤、皮肤金属化等。
高压触电事故中,触电和电伤往往同时发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触电事故大多数是由触电引起的。同时,人体触电事故往往会造成二次事故(如高空坠落、机械伤等)。
2、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
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大,损坏越大。正常情况下,感应电流为1mA(工频),逃逸电流为10mA,致命电流为50mA(持续时间大于1秒),安全电流为30mA。
电流流动的持续时间: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电流频率:工频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呼吸系统是最危险的。
人体状况:与触电者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有关。
3.电击法
单相触电:是指人体站在地面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接触用电设备的任意相而引起的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同时接触任意两相带电体时的触电方式。
跨步电压触电:当人体踏入两脚接触点附近时,前后脚之间存在电位差,这就是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除上述以外,还有高压电弧触电、接触电压触电、雷电触电、静电触电等。
4.安全电压
我国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均规定了安全电压上限,即工频下安全电压上限为50V,其电压等级包括42V、36V、24V、12V、6V。
5.安全距离
为防止带电物体之间、带电物体与地面之间、带电物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带电物体与作业人员之间因距离不足而产生电弧放电而引起触电或触电事故,应规定:是要保持的最小间隙。
6.屏幕保护
屏蔽是指将活体物体隔开,有效防止人体接触或接近活体物体,特别是当活体物体没有明显迹象时。常用的屏幕保护方法有:屏障、栅栏、防护网。
7.导体颜色代码
类别
交流电路
直流电路
地线
L1
L1
L1
正极
负极
颜色代码
黄色的
绿色的
红色的
浅蓝色
棕色的
蓝色的
绿/黄二色线
8、保护接零: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在同一供电线路中,不允许某些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些设备采用保护接地。
9、漏电保护:安装漏电保护器时,工作中性线必须接漏电保护器,但保护中性线或保护地线不得接漏电保护器。
10.其他防护措施
安装螺口灯座时,火线必须连接到灯座中心的簧片上,不允许连接到螺纹上。
不能选用额定电流大的保险丝来保护小电流电路,也不可以用普通电线代替保险丝。
消除静电最基本的方法是接地,即将可能带静电的物体用导线连接起来并接地。
防雷的基本思想是疏导,即设法将雷电流引导到大地。
消除易燃易爆物品;消除电气火源;加强电气设备本身的防火、防爆措施。
11.触电救援
当发现一个被电死的人时,他应该首先尝试尽快将他与电源隔离,然后根据受到电击的人的特定情况进行救援,直到医务人员到达。
立即拔下插头或关闭开关;使用干木棍或竹杆从收到电击的人那里去除电气化物体;使用隔热良好的电线切割器切断电源线(应同时将一个一个一个,而不是两个绳索切割),以避免短路);戴上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以将电击从电源带走的人。如果没有其他方法,您还可以强行缩短电源,以迫使电路上的保护装置操作并切断电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njuzu.com/html/tiyuwenda/9148.html